回顾发展历程,从“十二五”开始的各地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到“十三五”倡导的“互联网+养老”新服务模式,再到十四五开局之年,联盟成员单位中的各位养老机构院长等养老从业者在养老一线十余年,他们经历了养老服务从理念、流程到工具、以及对于标准化的政策要求等整个业态的变化,是行业变迁的见证者,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养老人都做出了不懈努力。
同时,在另一方面,联盟成员单位中有很多IT企业,其中有很多公司还在初创期,他们在养老行业没有清晰盈利模式时,仍然饱含对养老行业的情怀,对如何把科技融入到养老服务中进行了很多思考,不断地进行业务梳理、技术创新,做出很多尝试,因此也应该对联盟的IT成员单位表示感谢。
在今天的会议上,有几个关键词触动人心,西安养老康复中心徐岷利院长谈到“科技应用于养老要更贴近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技力量重塑社会的时代,需要提供更加智能与人友好的技术帮助社会转型。当科技应用于养老时,养老服务模式一定改变,需要用科技的手段来精准地找到服务切入点。养老人已经意识到,如果在埋头苦干的过程中找不到老年人的需求,或者找不到服务切入点,那么许多工作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资源消耗。
北京博瑞芳华康养公寓张瑞华院长谈到“医疗信息化和养老信息化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这个差距也带来了创新空间。张院长也提到需要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调查和需求把握,照护服务需要以客观数据为依据。
江苏南京建邺区社会福利院易婕院长提到了智能产品便利性的问题,指出“科技发挥的作用有限,有时甚至会带来难点和危险”,这样对我们的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在应用技术时,我们的技术能力是否能够贴近人的需求?科技不断进步,易院长呼吁用更先进的理念、更先进的技术来找到融合点。
另外,南充市社会福利中心翟军主任谈到“智能产品适用性没有达到预期”,宜昌市社会福利院江丹主任谈到“应丰富智能化产品,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青海省养老服务协会祁晓峰会长谈到“科技为养老行业、老年人及社会组织带来变化”,金湖夕阳红老年服务有限公司吴月红主任谈到“数字鸿沟对养老行业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新疆天富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员慧主任谈到“数字鸿沟存在,老人无法自行通过APP下单上门服务”,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詹传东教授谈到“互联网企业要下功夫了解一线实际应用问题”。
各位院长做了对行业非常有益的分享,我们需要进行更多这样的座谈,需要思考,需要去倾听、去交流、去畅谈、去倡导,需要持续的脑力激荡。希望联盟在2022年能够更多地为成员单位服务,让大家持续用联盟的平台发声,把真实的需求梳理出来、传播出去,进而引起更多的科技公司把握社会的变化和人的需要。我们希望联盟的平台兼有两方,一方是养老从业者,一方是IT企业,两方力量的持续互动与成长能给十四五国家发展重要时机注入新的力量。
